佛像因水侵蚀而面目全非
修复专家望“窟”兴叹
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有着“石窟鼻祖”之称。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天梯山石窟里绝大多数石雕塑像和彩绘壁画被严重破坏,其保护现状令人担忧。
记者了解到,除了人为破坏以外,历史上的一次大地震也对天梯山石窟造成了很大破坏。1927年武威发生了8.3级的大地。在那次地震当中,天梯山明代残存的26个洞窟被震塌了8个。代表天梯山石窟艺术成就的13号洞窟大佛,右手除了小指以外,其他的4个手指都被震断了。
据悉,石窟管理处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是要先把这些因搬运而破损的壁画和塑像尽快修复起来,等经济条件好些以后,再进行石窟内壁画的修复与保护。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的代表,也对后世大同石窟、云冈石窟等石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洞窟、雕塑、绘画艺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但现在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天梯山石窟的许多洞窟,目前仍然是一种自然存在状态。要想有效地进行修复保护工作,必须沿陡峭的山体修建栈道,人们才可以进入洞窟进行工作。现在则只能是零敲碎打地进行一些局部的修补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栈道,无法进入洞窟,修复专家也没有办法,只能望“窟”兴叹。